目的
探究肝素结合蛋白(HBP)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儿童大叶性肺炎(LP)中的动态变化,并分析HBP和IL-6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苏州市吴江区儿童医院收治的160例LP患儿临床资料。根据肺炎病情分为普通肺炎组(93例)和重症肺炎组(67例),另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60例)。比较3组儿童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分析普通肺炎组和重症肺炎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3 d、7 d和14 d的HBP和IL-6水平。应用分层回归(前进法)分析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发热时间、住院时间、肺叶病变和病原体分布对ΔHBP和ΔIL-6的影响。应用局部加权回归(Lowess)分析普通肺炎组和重症肺炎组HBP与IL-6水平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BP和IL-6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HBP、IL-6单独与二者联合对LP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效能。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分析HBP和IL-6水平与病情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应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HBP、IL-6模型的临床实用价值。
结果
普通肺炎组、重症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儿童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CD4+ T、CD8+ T和CD4+/CD8+ 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0.899、68.235、7.467、24.068、41.612、151.070、283.137、435.08、73.047、68.450、59.703、28.519、32.398、30.491,P均< 0.001)。普通肺炎组与重症肺炎组患儿发热时间、住院时间、NEU、PLT、NLR、ESR、CRP、PCT、IgA、IgG、IgM、CD4+ T、CD8+ T和CD4+/CD8+ T(t = 7.681、8.628、3.969、4.125、4.474、5.551、4.025、11.996、7.188、6.208、4.005、3.151、4.046、4.463,P均< 0.001)以及治疗前、治疗后3 d、7 d和14 d的HBP和IL-6水平(HBP:t = 19.684、17.632、14.883、6.72,P均< 0.001;IL-6:t = 11.667、10.454、9.444、18.424,P均<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层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肺叶病变和病原体分布对ΔHBP、ΔIL-6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ΔHBP:F = 25.074、21.935、17.402、14.333、10.577,P均< 0.001;IL-6:F = 14.512、12.249、11.248、18.218、20.506,P均< 0.001)。Lowess分析结果显示,普通肺炎组和重症肺炎组患儿HBP与IL-6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 = 0.50、0.53,P均< 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协变量后,HBP与IL-6仍是LP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OR = 1.758、95%CI:1.622~1.891、P < 0.001;OR = 1.207、95%CI:1.154~1.260、P = 0.001);与LP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独立相关性,HBP与IL-6从低到高五分位数组趋势性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t = 13.002、6.068,P趋势均< 0.001),敏感性分析显示E值分别为1.701和1.273。亚组分析显示,普通肺炎组和重症肺炎组中肺炎支原体感染与肺炎链球菌感染儿童在治疗前、治疗后3 d、7 d和14 d的HBP和IL-6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01)。诊断LP病情严重程度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BP与IL-6联合诊断效果更优,AUC为0.991(95%CI:0.980~0.999、P < 0.001),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较单一指标诊断均提高,分别为94.03%、97.85%和96.25%。RCS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BP、IL-6水平与LP病情关联强度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非线性= 0.331、0.544)。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BP和IL-6预测模型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结论
HBP和IL-6水平在儿童LP中显著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独立相关,是评估病情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