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图/表 详细信息
  • 多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
    侍效春, 刘晓清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 2022, 16 (02): 122-127.
    摘要 ( 60 ) HTML ( 0 ) PDF ( 815 ) ( 5 )
    目的

    探讨多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的临床和病原学特征,为其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57例多瓣膜I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单瓣膜IE的临床表现、基础心脏疾病、病原微生物、治疗和转归等进行比较。

    结果

    入组的57例多瓣膜IE患者占IE总例数的13.4%。其中男性49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46 ± 15)岁。发病至确诊的中位时间为14周;发热[100%(57/57)]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次为心脏杂音[91.2%(52/57)];并发症主要为心力衰竭[66.7%(38/57)]和脏器栓塞[33.3%(19/57)]。伴有基础疾病者35例(61.4%),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最为常见[65.7%(23/35)]。多瓣膜IE患者多为二尖瓣联合主动脉瓣受累[66.7%(38/57)],发现赘生物者56例(98.2%)。血培养和(或)瓣膜赘生物培养阳性者44例(77.2%)。入组患者所分离病原菌多为草绿色链球菌(27/44、61.4%)。入组57例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治疗,52例(91.2%)行联合手术治疗,住院期间死亡患者3例(5.3%)。与单瓣膜IE患者相比,男性(86.0% vs. 64.9%)更为常见(χ2 = 9.946、P = 0.002),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比例(66.7% vs. 50.9%)更高(χ2 = 4.870、P = 0.027),出现瓣膜穿孔(35.1% vs. 17.9%:χ2 = 8.924、P = 0.003)和瓣周脓肿(17.5% vs. 7.4%:χ2 = 6.132、P = 0.013)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住院病死率(5.3% vs. 4.8%)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00、P = 1.000)。

    结论

    多瓣膜IE为IE中特殊的患者群体,出现瓣膜穿孔、瓣周脓肿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更为常见,通常更需要积极和复杂的手术干预,但并不增加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推测与患者及时接受手术治疗有关。

病原菌 例数(%)
链球菌 31(70.5)
草绿色链球菌 27(61.4)
D群链球菌 2(4.5)
未分类的链球菌 2(4.5)
葡萄球菌 6(13.6)
金黄色葡萄球菌 2(4.5)
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 4(9.1)
粪肠球菌 4(9.1)
化脓隐秘杆菌 1(2.3)
放线菌 1(2.3)
诺卡菌 1(2.3)
表2 44例多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和构成比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