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视频资源库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愈”和“治疗终点”的定义(上)
George K.K.,Lau   
  1.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
  • 出版日期:2020-10-20
  • George K.K. Lau,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助理院长和肠胃及肝脏科的临床学教授,香港玛丽医院荣誉临床顾问、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及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荣誉教授。 教育和职业背景:香港大学内外全科医学士,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香港内科医学院院士,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院士(肠胃及肝脏科),香港大学内科医学博士,爱丁堡皇家内科医学院荣授院士,伦敦大学皇家内科医学院荣授院士,担任中国香港天下仁心医疗集团主席。George K.K. Lau教授是国际知名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抗病毒治疗临床试验的领导者。是美国肝脏病研究协会(AASLD)、欧洲肝脏病研究协会(EASL)、亚太地区肝脏病研究协会(APASL)等多个学术委员会的成员。于多种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总引用次数超过6 000余次。临床和学术方向:一直致力于HBV、HCV感染相关的临床、基础及转化医学研究工作。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5): doi: 10.3887/1674-1358-2020-5-1
内容简介
本视频重点回顾近期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的研究进展,从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药物和相关临床研究等方面阐述何为HBV感染的“治愈”以及HBV感染“治疗的终点”。视频(上)部分指出CHB的长期治疗目标是预防、阻止、减轻肝脏坏死性炎症、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最终目标是延长生存期和HBsAg血清学转换,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减少HBV感染的传播、减轻HBV感染者的痛苦以及遏制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疾病的进展。本视频回顾了1957至2017年60年来全球治疗HBV感染的用药的进展:两种干扰素(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和7种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克拉夫定(韩国获批),阿德福韦酯、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以及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酯,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用于治疗CHB。以上均是对病毒生命周期的理解和对HBV感染中宿主免疫的重要性认知的成果。目前大量研究工作集中在实现HBV感染“治愈”——HBsAg转阴伴或不伴出现抗-HBs以及清除肝内cccDNA。但目前HBV感染的完全治愈是不可能的。临床角度来看,治疗CHB的终点应该是减少HBV感染相关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即减少肝细胞癌、终末期肝硬化以及因HBV再激活所导致的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