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视频资源库

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二版)(下)
卢联合   
  • 出版日期:2021-12-15
  • 卢联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医师,医院感染管理处主任。

    现任社会职务: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性疾病循证与转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消毒与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工作经历:长期从事传染病、肝病诊疗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参与国家卫计委《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手足口病诊治专家共识》、《手足口病国家诊断标准》的制订工作。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图书《图说艾滋病职业暴露》。医学健康宣教文章多篇。

    曾获"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应对模式及临床研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21, 15 (06): 432 -432.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58.2021.06.011
内容简介

本视频(下)部分主要解读《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二版)》的和职业暴露处置两个方面。

一、重点科室、部门技术要求

1.发热门诊:诊区应按照"三区两通道"设置,首选自然通风,医务人员应执行标准预防和额外预防;将有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且无法明确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分诊或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

2.急诊: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合理设置符合隔离救治要求,可为新型冠状肺炎疑似或确诊患者提供就地急救服务的诊疗区域或急救室;加强人员管控,规范设置等候区域并加强管理,避免人群聚集。

3.接受诊疗措施时需患者摘除口罩的科室/部门:应严格实行一室一医一患,避免交叉感染;诊室通风良好;实施易产生气溶胶的诊疗操作时,相关医务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进行支气管镜或上消化道内镜诊疗时,可先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4.血液透析中心(室):对患者及其固定陪护人员,应根据当地疫情形势定期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加强预检、候诊、接诊等区域的管理,采取加强通风、增加候诊面积、合理安排功能空间,以及减少人员聚集等感染防控措施。

5.普通病区(房):规范设置过渡病室,过渡病室不需按"三区两通道"设置;过渡病室宜设置独立卫生间,通风良好。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时即刻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按规范要求实施及时有效隔离、救治和转诊。

6.收治新冠感染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定点医疗机构及病区:各地应合理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及隔离病区的建筑布局、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应符合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标准和规范。

7.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严格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规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相关操作,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规范处置医疗废物。

二、职业暴露处置

应即刻采取措施保护呼吸道,按规定流程撤离污染区。清洁消毒口腔和(或)鼻腔后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后离开。及时上报,应尽快组织专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高风险暴露者按密接人员管理,隔离医学观察14 d。及时填写医护人员职业暴露记录表,尤其是暴露原因,并认真总结分析。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