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视频资源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解读与临床应用(上)
宋蕊   
  • 出版日期:2021-06-15
  • 宋蕊,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传染病专业主任医师。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医学会感染病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身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虫媒传染病学组委员、北京医师协会门脉高压专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编委。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21, 15 (03): 216 -216.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58.2021.03.012
内容简介

本视频(上)部分主要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以下简称方案)的总体要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公共措施和疫情监测共4个方面。

本方案旨在指导全国各地做好COVID-19疫情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根据COVID-19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的要求,在前七版防控方案基础上制定本方案,明确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防治的原则;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落实"四早"措施,坚决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和境内疫情反弹,加强社区精准防控,及时发现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

病原学特征:2019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属于β属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 min)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流行病学特征:潜伏期为1~14 d,多为3~7 d;发病前1~2 d和发病初期的传染性相对较强;传染源:COVID-19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条件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可能;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冠病毒,应注意其对环境污染可能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SARS-CoV-2在流行过程中基因组不断发生变异,目前研究提示部分变异病毒传播力增高,但其潜在致病力和对疫苗效果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公共措施包括宣传教育、深度宣教《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并积极推动爱国卫生运动。

COVID-19疫情监测分为病例发现报告、无症状感染者发现报告、聚集性疫情发现报告3种类型。需要做好多渠道监测预警①医疗机构就诊人员监测,②风险职业人群的监测,③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④物品和环境的监测,⑤重点机构的监测,⑥集中隔离场所的监测,⑦病原的监测,⑧分析预警,提出风险评估结果和预警响应建议,及时向社会发布疫情信息和健康风险提示。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